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阳泉市开展石炭系沉积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5-08-06 来源: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阅读次数: 【字体: 大 中 小】
8月2日至4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万明礼研究员、陈吉涛研究员及密苏里科技大学的杨晚教授等一行12人在我市开展石炭系地层的沉积学研究。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全程配合考察和开展科研工作。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近几年来在我市开展了大量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工作,先后发现和研究国际命名了混合阳泉木、梅氏达姆德木、王氏帕拉伊巴木、白氏原始柏型木4个世界首次发现的远古树木类型,并且通过研究论证我市三泉新村发现的大型木化石是我国目前发现最粗的科达类木化石,颠覆了以往华夏植物区没有大型科达木的观点。2023年11月,公布一项新的研究成果:阳泉石炭系木化石群距今3.1亿年,保存完好的木化石群和复杂的植物类群组合代表了我国华北最古老的森林生态系统。此次联合科学考察为研究工作的前期勘探,重点围绕华北最古老生态系统的沉积环境,同时期铝土矿、煤炭资源和木化石资源的形成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后续将开展系统的测量、采样、化验观察和研究工作。专家们认为:化石是反映地球生态环境演变的珍贵自然遗产,化石保护并不是单一保护化石主体,希望可以将化石所在的原位地层也进行保护,结合地层保护可以更好的讲述化石的形成及远古环境的变迁,通过化石的原位保护打造和申报国家公园,开展地质学旅游研学和科普活动,在保护国家自然遗产的基础上可以塑造城市新的文化旅游名片。